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作 業 與 功 課

         我常說:人的這一生是有功課和作業的,如果哪門功課不及格,就是補考、重考、重修或是留級;如果哪們作業沒做完,就是補作。所以佛家有早課、晚課(此課非彼課),做不好的事情或是遇到阻礙叫作「業障」。而我們要共同成就的大事,或必須共同完成的任務責任就叫做「共業」。這些功課和作業,有的是知識與能力,有的是情緒與心胸,有的是愛人與謙卑,有的是與人溝通等…。而我們哪們不擅長,碰到這樣問題的機會就特別多,好像是那壺不開提那壺,不會剃頭的就會碰到多毛症。

         我常舉例:我曾認識一位家長,他很在乎孩子的老師夠不夠「優秀」,一直都在選老師與批評老師。他從小一到小六,就算他費心找到老師後,最後關頭還是會「出槌」(老師生病或是超額調出),屢試不爽。我還認識個家暴離婚又再婚的朋友,他再婚時,還是二度家暴離婚。如果家暴離婚沒有把功課修好(學好選擇配偶的眼光或是與先生溝通的方法),那麼下次碰到了還是會跌倒在相同的地方。其實這理論很容易理解的,數學很好語文不好的人,在做數學作業時會三兩下完工交差,在做語文功課可能就事倍功半;反之亦然。越拿手的功課越能手到擒來,越不在行的就越費工還不見得做得好,除非把每門必修功課都修通過了,不然只得重修或補考,人生的作業功課亦是如此。 人與人的相處與溝通,通常是良性循環或是惡性循環,要開啟良性的循環與終止惡性循環都很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破壞原有的好成果很容易,要持之以恆好的完成,真的很不簡單,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另外的只要是不好的開始,要改善或是經營成功的後續便是困難重重了。因此我們總怕「輸在起跑點」,起跑點不只怕「起的太慢」,最怕的是起在「壞的開始」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