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年四月廿八日-
水頭碼頭搭快艇到小金門-九宮碼頭-湖井頭戰史館暸望-回金門-古洋樓-水頭村-黃氏酉堂-高梁文化醋-午餐-高梁酒廠-古寧頭戰史館-水道-金門一條根-太武山毋忘在莒-安心石-晚餐-唱歌-
![]() |
參觀金水國校-黃氏酉堂 |
![]() |
古寧頭戰史館前合影 |
![]() |
登太武山觀「毋忘在莒」 |
快艇只消十分鐘左右即抵達了小金門(列嶼島),此時還是細雨綿綿。當然到了小金門必定要參觀「四維坑道」(又稱九宮坑道),位於小金門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為八二三砲戰後,兩岸情勢緊張,全面軍事地下化的產物。主要的功能是做到戰員、物資快速運補,達成有效攻擊。坑道為一雙丁字型的水道,規模比翟山坑道大一倍有餘,坑道總長790公尺,有4處出海口,5座地下坑道運補碼頭,重修開放展示後,於坑道上方設有烈嶼遊客中心,館內展示金門與大陸廈門相對位置、小金門賞景據點、道路動線、豐富地質景觀及坑道等,內容簡單扼要,使遊客能對烈嶼地區有一全面性的了解;但坑道因長期廢棄,已被蝙蝠佔領,有時細心聆聽,還可聽見蝙蝠振翅聲及叫聲。
小三通政策的實施,使得現實生活中的金門和小金門,與對岸的交集從「對立」轉成「交易」,雙方往來日漸頻繁,到處可見便宜的對岸物產,據說小金門的南北貨,價位還比廈門便宜。踱步走過九宫坑道,接著搭車沿環島公路,北往國軍防衛最前線的將軍堡(約有四十八年歷史),時蔣經國先生偕同王昇、柯遠芬二將軍自水頭乘成功艇抵烈嶼慰勉守軍,轉達先總統 蔣公指示,在砲火聲中與第九師師長郝柏村少將會商軍機的處所,是八二三砲戰期間國軍重要的碉堡,現在經金防部整修該堡後定名為「將軍堡」,戰火的洗禮在這裏留下了不可抹滅的歷史痕跡。離開將軍堡後隨即轉往 鐵漢堡及湖井頭戰史館(位於烈嶼西北海岸),此館為民國77年總長郝伯村上將至烈嶼視察時,囑咐籌備建館,次年隨即完成。館中展示先總統蔣公視察烈嶼的珍貴相片及八二三砲戰期間寫給當時師長郝柏村將軍的手稿,另歷年來長官親導相片更是不知其數,砲戰期間敵砲彈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的陳列尤為可觀。近來因視訊發達,該館分別由展示廳中央地上模型及牆壁上投射螢幕,同時播放展示八二三砲戰現況實錄,讓我們同時能事件及地標對照,了然當時戰況。該館坑道深處瞭望室有二具望遠鏡,可以對廈門瞭望,距離廈門最近的黃厝只有五仟多公尺,每當天氣晴朗時,大陸河山歷歷在目,並且藉著播音設備,不時向對岸播放著自由之聲,我們笑說吉媛校長聲音優美,適合播音心戰喊話,笑聲揭開古今愁,置身其中,勾起難捨故國之情懷。
返抵九宮碼頭時,沿途經過陵水湖(是人工開鑿的湖泊,是烈嶼最著名的淡水湖,具備軍事防禦及水利灌溉作用),景色秀麗,又可眺望大陸的島嶼等。因堤岸有松林夾道、木棉花簇立開放、楊柳輕拂,加上淺灘上的蘆葦,形成靜謐、自然的氣氛,故有「小西湖」美稱。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之間是金門賞鳥的最佳時機,鳥類常棲息於此,沿湖的四周巡望,可見留鳥無數,豐富了此溼地生態。再經八達樓子(仿長城模樣建造,矗立於小金門),令人驚鴻一撇,望之遐念對岸景觀,旋即到達碼頭。此日行程十分緊湊,近十一時,快艇帶我們又返抵金門本島的水頭碼頭。
水頭位金門西南,臨海岸線緩坡台地上,各時期傳統閩南二落大厝到清末民初僑匯建構之洋樓群,呈現了不同時期古厝,形成獨特的地域風格。「有水頭富,無水頭厝」為本地人介紹水頭的開場白,意味著要和水頭比「富」是不難,但是要建築像水頭村這樣大規模洋樓建築,是十分困難的。此地大都黃姓子孫,後有李姓、蔡姓、陳姓陸續遷進,水頭成為多姓集居之村落。
另頂界十八間是金門現存最早之集體計畫性建築,十八間整齊排列於頂界之梳式配置,建於清年間,皆為石基磚牆兩落大厝。想像十八間建築時,必須同時上樑上樁的情形,聲勢之浩大,真叫人嘆為觀止。
再則,得月樓及金水國小附近為一洋樓群組。為清末民初,村民至南洋經商致富後僑匯所建。得月樓取其「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命名為得月樓。而旁邊的金水國小是南洋鄉僑捐獻,闢建格式特殊的回字型建築,中間獨立空間為禮堂,兩旁為教室。現已整建並開放為展示館,陳展僑鄉出洋文化背景與影響、僑鄉教育及水頭聚落風情介紹等。幽雅寧靜,書香飄溢,還猶覺得書聲朗朗,迴盪在金水國校長廊的感覺。
另頂界十八間是金門現存最早之集體計畫性建築,十八間整齊排列於頂界之梳式配置,建於清年間,皆為石基磚牆兩落大厝。想像十八間建築時,必須同時上樑上樁的情形,聲勢之浩大,真叫人嘆為觀止。
再則,得月樓及金水國小附近為一洋樓群組。為清末民初,村民至南洋經商致富後僑匯所建。得月樓取其「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命名為得月樓。而旁邊的金水國小是南洋鄉僑捐獻,闢建格式特殊的回字型建築,中間獨立空間為禮堂,兩旁為教室。現已整建並開放為展示館,陳展僑鄉出洋文化背景與影響、僑鄉教育及水頭聚落風情介紹等。幽雅寧靜,書香飄溢,還猶覺得書聲朗朗,迴盪在金水國校長廊的感覺。
總是跟不上時間的催促,中午用餐時刻已到。因為飛行到此不易,所以又安排了個高粱文化的參訪,品嚐高梁醋及相關產品。令人瞋目結舌的是,高梁酒釀竟然也提鍊出膠原蛋白護膚保養霜及酵素,試用的結果還真不賴,不過,實在不能再採購了,拿不回台灣來。今日午餐一直到十二時半以後才食用。
下午第一站到金門的高梁酒廠,廠長是秀蘭校長的同學,所以我們有幸的參訪世界三大酒系之一的中國白酒製造過程-金門陳高(以清透明、質地純淨、芳香濃郁聞名於世,是蒸餾酒的一種)。金門酒廠得天獨厚,擁有金門特有的水質、空氣、原料及氣候四大天然釀酒條件,並承襲傳統古法之釀酒技術(據路透社內幕報導,主要成功是酒釀因素),結合經驗與現代化設備所釀造的金門高粱酒,經五年以上長期地窖貯存,去蕪存菁,酒質芳香、甘冽、醇厚適口,酒齡越長風味愈顯香郁醇和,回甜愈陳愈香,乃為酒中極品「金門陳高」。品嘗是必然,就連平時酒精過敏的美秀校長也小酌一下,還好並沒有嚴重過敏狀況,所以我笑說:「他只能喝好酒,一般的酒會把她整壞了」。
參訪酒廠後,太陽西斜,略有暮色,我們來到古寧頭戰史館(位於金門西北部),館前是執槍殺敵的英勇戰士銅像,兩旁立有當年曾參加古寧頭戰役的「金門之熊」戰車,內部陳列有戰利品武器、作戰文件、作戰指揮官照片、戰情大型油畫的展示等,且觀賞「古寧頭大戰」之多媒體影片(片長13分鐘-剛好到還沒睡著),緬懷當年當年戰役慘烈與落彈數、拋頭顱,灑熱血,保衛金門將士們的犧牲精神,真是佩服至極。
接下來是參訪太武山特有原生植物一條根原創店,神奇的一條根,可當茶喝也可入藥酒,跌打損傷更好用,但是我不是醫學人,不敢亂廣告,也沒買,參訪結束時,導遊雅仁要我們裝著一條根茶(登山口渴用),繼續參訪下個據點--瓊林村地下戰鬥坑道。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是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由於歷經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炮戰後,全島全民皆兵,組成民防自衛隊。瓊林更於六十五年興建四通八達之地下坑道,以村辦公室為指揮中心,另十二處緊急出入口,形成聚落防禦網。由村辦公室入內,出口至北方風獅爺,約十分鐘行程。出口可以看見金門村落守護風獅爺,頗具特色。
登太武山是來金門最重要行程之ㄧ,五時卅分左右,我們延玉章路,慢慢爬上太武山上至三分之二處的途中,就見到由先總統蔣公親頒題的「毋忘在莒」四字的石塊矗立於上,誠然有提高士氣的精神在,勒石下有中興亭,旁有太武亭,在此一定要暸望金門島及立於「毋忘在莒」前攝影留念。再往前走約五分鐘順著兩旁梅樹則可看到海印寺。「海印寺石門關」位於寺的左側,拱形的門洞上方,有匾鐫刻「海山第一」四字, 寺的後方有安心石,據說以左手摸心,右手摸石,心中祈福許願,再說阿彌佗佛,可以實現夢想。所以我們全體團員雖然疲憊,為了摸安心石,所以全部都走了全程,返回山下已超過六時五十分了。所以直奔餐廳用餐,這一餐因為走了太多行程,所以感到特別餓。我們約好用餐及打包好行李後,九點到附近卡拉OK聚聚,夜間交心對談傳薪。
這晚,才發現校長嚴肅的外表與拘謹的言談下,其實掩藏著十八般武藝及一顆創意活潑的心,這裡有逗笑專家、舞蹈專家及歌唱好手,大家瀟灑恬淡的暢談人生及治校經驗。時間過的特快,一下子到了午夜。大家約好,有機會換手辦一辦活動,校長協會不僅要研習,也要充分休閒與休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