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關鍵廿
在
一、20%和80%的弔詭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扥發現了80/20法則(Pareto Principle),他偶然發現十九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
◎大部分的財富,流向少數人的手裡,其中的取樣並顯示,某一個族群佔總人口數的百分比,和該人口群所享有的總人口數或財富之間,有一項一致的數學關係,我們可以由一些隨手可得的對照數據得知:
一百多年來,這個反直覺的經濟學理論,一再不停的被反覆驗證於經濟學、社會學、市場學、甚而個人幸福法則,也就是對所有的實際目標,我們五分之四的努力,是與成果無關的,這情況有違一般人的預期。個人幸福法則-自個人時間管理、生命重點檢視、朋友不在多的「村莊理論」與「有效懶惰」,及以錢賺錢的理財方法,令人興奮的發現追求優質生活的捷徑。你將會發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真理不再絕對,這個「
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也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而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穫,來自於20%的付出;80%的結果,歸結於20%的原因。反過來說,在我們所做的全部努力之中,有80%的付出只能帶來20%的結果。現今財富社經差距情形,佔全球20%的人擁有全球80%的財富,人生用到的知識有20%是學科內,80%是書本上學不到。但是我們都知道,只要是知識,不管是課内或是課外,只要是用得到的知識就是好知識。現在,是不是可以省思,我們是不是80%的時間都是叫小孩做些無助於他學習的事情,而20%的學習成功關鍵是什麼,我們還沒有確切知道?你還要回家是教小孩讀書再讀書嗎?
2005世界競爭力排行第一的芬蘭,讓全球側目這樣驚人成就的國家,她的孩子教育與學習是如何做到的?這個國家學生上課時間只有半天,放學後都是往圖書館或是學習運動、藝術等,不是往補習班補了又補。學生們上課重視同儕的照顧與合作,團隊的競爭,而不是個人的出類拔萃罷了,他們知道,投資在教育要比投資在監獄有效率及省錢多了。讀書閱讀是個很好的習慣,獲取知識獎勵閱讀,考試不是個唯一的途徑。
其中不變的成功特質是:高尚的品格&誠信、樂觀、有崇高理想、融合中西文化,但是我們培養孩子具備這樣能力了嗎?傳統企業界也提出用人哲學:1.誠實正直的個性。2.聰明。3.有活力。如果一個人沒有第一特質,那麼第二特質也不重要了。
愛迪生的師長都沒有發明電燈,愛因斯坦的前輩也不知道相對論,牛頓的師長也沒敎他萬有引力,現在大家所使用的電腦,在200年前我們也是沒有。所以,孩子們要學到用到的,很多都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發明的知識。孩子學習的關鍵:「態度」、「學習能力」。
我們可以檢視:為孩子安排或規劃的學習活動,是否朝向以上六個基本能力目標前進?
關鍵20,作對了,無價! ~待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