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稚園的課程沒敎注音符號拼音,所以小學一年級前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跟不上。二、既然幼稚園不敎寫字以及拼音,國小前十週的家庭聯絡簿卻要小朋友抄寫的課程似乎太多。三、小型的小學的活動太多,以至於基本學業能力似乎比不上中大型學校。
四、幼稚園安排的學習課程以及作業太少…..
碰到這樣的問題我通常不會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深切了解,家長又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也怕「揠苗助長」的「兩難」擔憂。到底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最好?有的人從胎教開始,有的從一出生即開始費盡心思提早教學識字,這見仁見智的教育觀,不在此談,我會談及孩童的身心發展,一歲時期內需要口腔期的滿足-吃飽睡好又安全。二歲時期內肛門的滿足期-大小便的學習循序漸進不強迫。三歲時自我中心-第一個叛逆期,也是責任是非對錯概念形成期,不壓抑的開導,家長的生活習慣示範很重要。幼稚園時期是大肌肉發展、團體生活、創造發展、責任學習的重要時期。
基於此,對於上述的問題,首先,我會說:「年輕的時候我們以一切(犧牲健康,努力補習、讀書、拼命工作…..)換取成就(事業與財富),等到年長稍有所成,我們以一切(尤其是財富)換取健康快樂(拉皮、塑身、整型、健康食品….等不一定換得回健康快樂)。」既然我們認真努力追求的人生是「快樂、健康」,那麼我們必須檢核是否學習的內容過程,真的讓我們達到「快樂、健康」。
再者,我會說個「雙胞胎爬樓梯」的實驗故事:雙胞胎AB基因相似度極高,發展條件也相當。雙胞胎A從九個月開始學爬樓梯,要一個月才會學的好;雙胞胎B從十三個月的孩子學一週就跟A學的一樣好。這實驗說明「關鍵時期」的學習比「提早學期」更有用,所以如果孩子在小學一年級10週可以學好的注音符號,不要提前在幼稚園花了接近2年的時間學習拼音,拼音不一定學正確,但是剝奪了孩子學習其他活動或是課程的機會。
再其次,我還是要跟家長提醒,幼稚園是大肌肉發展關鍵時期與團體生活的重要學習時期,孩子們有健康的團體生活學習,能夠正確飲食、鍛鍊體能、尊重團體、多元發現潛能是最重要,所以檢核幼稚園的課程好不好,可以依此看出,當然,隨時提出疑問,與校方互相討論,教學相長,對於孩子與校方是最好的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