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大船入中港-我看到妳的成長-國泰國小蔡雪嬌 中港國小三十週年專刊

台北新故鄉-新莊
自中南部移居台北打拼、追逐理想新生活的族群,總是巧合的聚集在三重、新莊、五股一帶,原住在新莊的居民反倒佔了人數不多。外來新人,為了新生活經營,總是延襲鄉村生活習性,家長專心致力於工作,將學童的教育與未來全心托付給學校。結集來自外地草根性濃厚的族群特質,注入新莊的生命註記,新莊,變成民族大鎔爐,成了真正的台北新故鄉。
中港國小-社區的精神堡壘
深酪新莊新故鄉社區家長心中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讀書求學求功名,是地位翻升、生活改善的好法子。64年,中港國小成立,逐年人口增加與增班,中港國小儼然就是新莊的縮影,來自外地移民的新駐點。我也在民國76年也來到中港,86年因為工作職務異動而到國泰國小,從結婚到生子,當了10年的中港人。和其他居民一樣的,我落腳在這個外地人的新故鄉(新莊),看著新莊與中港20年來的變化。彷彿看著自己的家鄉起伏沉潛、茁壯成長一樣
民俗體育(扯鈴、跳繩)與田徑特色-中港少壯聚群英、展豐華
港國小學童在田徑場上歷次締造輝煌的佳績,在民俗體育更躍上國際舞台,皆因中港國小教師係臥虎藏龍,名師以及名教練藏身無數,具備潛能、身強體壯的學童不少。創校邁入10年後,中港國小的民俗體育特色,遠近馳名。另教師個人專長成就(例如:羽球、合唱、桌球、書法、國畫、西畫等),在台北縣的展現,的確不可小覷。中港教師團隊們有個難能可貴的休閒好習慣,下班後的全民運動風氣、假期旅遊組團、學校的自強活動,總是讓曾經是中港的一員,留戀不已。
內斂平實發展,大船入港,沉痾汰盡
離開中港的時候,正逢中港邁入20年頭。20歲應該是英姿煥發、亭亭玉立的年齡,中港是否也是如此?記得離開的當下,也是難以割捨。然而心從未完全抽離這個故鄉,其一因外子在中港服務將近20年,其二是因為我的三個孩子一直都是中港的學童,更因為對於中港的認同歸屬情懷,無法拔除。所以當風雨操場完成時,引起了我的側目。彩繪圍牆,煥然一新的綠色,也深深的吸引了我。文化穿堂完工後的耳目一新新氣象更引起了我的關注。一系列教師家長研討成長活動的展開,教師及學生們優異成果在跑馬燈閃爍,彷若沉潛多年的大船入港,揚帆蓄勢待發的模樣。
人文復甦,豪情再現,成長的足跡烙印
最近,看到小兒奔跑在生態池旁和國小部的大哥大姊們對話以及看到幼稚園的花圃闢成,校長早起到各路口和學童導護志工們道早安,車棚總在七點五十分前已經停滿機車。彷若中港豪情再現,正盛情的呼喚著學子及社區。尤其是每天下班回來,教師群們依然桌球、網球、練習書法等活動持續進行,想起局長戲言:現在的教師不要有太多的研習,要有更多的休息。的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沉潛,是為了再一次出發。30年的歲月,走走停停的人生,中港走過的每一個腳步都烙下足印,或許千秋走過,不復記憶,但是曾經是中港的一員,來日回來,總會輕易的讓歸鄉的感覺爬上心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