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的春天,第七屆校友所植栽的樟樹已綠蔭蒼蒼,屹立在忠山校園前庭;十多株龍柏也青翠直聳排列於校門兩旁,似乎英雄不讓鬚眉;九十五年剛植栽的吉野櫻也花紅落盡、抽放新芽,杜鵑花及鮮桔更是開滿了整個忠山校園,彷彿招搖的說:「我五十歲,我有點年紀,但也還算年輕!」忠山國小五十歲了!「五十歲」對每個人、每個組織、每所學校,有不同的意義,多少人能躬逢盛會?這五十週年在外人眼中,乍看之下可能沒有什麼,尤其這年頭的人活到五十歲,算是悉鬆平常,但對於地屬偏遠,作育英才,經營五十年的校園,意義卻是深遠多了。在聖經中利未記將「五十年」當作是「聖年」,也就是充滿感恩的「禧年」。人們在禧年中視特別喜樂,快快樂樂地享受上帝的恩典。對於忠山國小團隊來說,這也是可訴說一長串歷史、沿革、生活點滴且參雜著酸甜苦辣的舞台,是每個忠山人的生活舞台-上演著學習、成長、結婚、生子的精彩戲碼。我們忠山國小團隊尤其看重這一年,辦起首次「逢十」校慶,全校教職員生結合地方社區力量,以無比感恩的心,精心籌劃近十項涵蓋文藝性、感恩慶祝性、體育性及展示性的活動-從植櫻花、單車自由行、校史影像展、校友回娘家、忠山校「對」、傑出校友選拔、舞石牆、社區踩街、運動會…等。師生及家長會也已經開始準備校慶活動的花絮,紛紛做起表演彩排........,竭誠歡迎貴賓、校友及全校師生共襄盛舉,慶祝校慶。
至於我,一位資淺演員,剛入行約略兩年,忠山的一切所有,似應熟悉摸透,但比之校史五十年的悠悠歲月,我所知卻略顯不足道。只知「她」誕生在忠寮里上,固非必然,亦非偶然。在民國四十六年的建校之初-興仁國小分校(校址設於現今行忠堂內),主要是讓忠山里及忠寮學子就近學習,以培育兼具「禮義廉恥」生命的特殊氣質、身心健康、手腦並用的全人國民。幾經前輩的篳路籃縷經營,民國五十三年從興仁分校獨立為忠山國校,也從行忠堂搬遷到目前校址,八十七年又再添附設幼稚園。忠山曾歷經繁華起落(全校最多學生曾達二百餘人,最少只剩下四十多人),目前學生(含幼稚園生)數近百人。對於歷屆的校長、教職員及家長們的付出努力,還有校友們對學校的回饋及貢獻,有數說不盡的感恩與感謝,在五十年的舞台演出,這座「高等」學府培育出不少優秀畢業生,他們的成就確實使忠山國小為榮。
進入忠山近兩年來,要說我有任何感想、感受,我一時也無法道出,只記得初識忠山時即強烈感受到的~濃濃人情味,這份感覺縈繞至今,也興起我必須喚回忠山高峰經驗回憶的構想-辦理五十週年校慶。一個人若可在同一地方待上數年,可說他跟團隊的氣息已經兜在一起了,換句話說,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亦不遠矣。而忠山的確有情感深厚的夥伴們,數年堅守,不願離開。如今這麼多勞心又勞力的夥伴們,依然幕前幕後貢獻,不計算時間或體力的付出,只因愛校之心無價,為校效力之意無窮。而今日為何我們齊聚ㄧ堂?也許只有一個「緣」字可回答。是緣分凝聚忠山大宅院裡的各式人等,包容了酸甜苦辣與盡心,有不快與不如意,更有滿意與歡喜的,彌足珍惜,畢竟這是一個我們生活的家園。
五十週年校慶活動從去年耶誕節感恩植樹揭開序幕,忠山親師與學子響應健康無煙城市,預計四月四日 在八里左岸,舉行單車自由行,接著於四月中旬召集忘年校友會及校友對對碰,彩繪石頭,堆疊排列成「舞石牆」;校史展-緬懷歷來各位教職員工及學子在此所留下之影跡,雖泛黃但卻不失清晰。這就是忠山寶貴的資產,組織的豐富記憶,經驗、學術文化的傳承,在此地生生不息。緊接著社區踩街是喚起共同學習體驗的心,相信將是滿載而歸。五月第二個星期六(十二日)的校慶運動園遊會,也可以預期身體的勞累和甩不掉内心的興奮喜悅充實,這些活動都是由忠山國小五十週年活動小組-家長會、校友會召集人、忠山教職員工、鎮長及地方代表所共同規劃,期望讓每一位朋友參加每一項活動都帶走難忘的回憶和對忠山國小的深情。
五十週年校慶活動從去年耶誕節感恩植樹揭開序幕,忠山親師與學子響應健康無煙城市,預計
最後就在忠山五十週年前夕,不能免俗的,我要祝忠山~生日快樂!並歡唱生日快樂歌。同時我也要卯起力來告訴我周遭的親朋好友:忠山五十歲了,當然最後要加上的標點符號,不是句號。也不是問號?我想一定是個歡欣鼓舞的驚嘆號!感謝五十年來為忠山國小付出的前輩,感謝今日教職員全心的努力,感謝校友對母校的熱愛…。
尤其感謝將來自各地的貴賓參與此次感恩大會,包括:議員、鎮長、鎮民代表、立委、歷任校長、家長會長、曾經在忠山國小服務的教職員、校友、政府官員、企業領袖及社區代表等等。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來賓都是我們深深感謝的,對於在忠山國小服務的所有教職員,我更是致上萬分的謝意。另一方面,忠山國小以「關懷、人文、活力、創新」為願景,期以活力學習,展現創新,對學生個人、家人社會、國家世界付出更多的人文關懷與包容,彼此相愛,以團結熱情傳情的心,彼此手牽手、大手牽小手,讓忠山國小美麗的校園能永續傳承,也是忠山國小迎向下一個五十年的動能。讓我們攜手實現上述願景,「懷大度深情,情牽忠山,共創未來」, 我們期望六十週年、七十週年、百週年…的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